学院简介
澳门新浦新京网页(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简介为适应时代、产业和区域重大需求,培养一批面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产业的工科创新人才,澳门新浦新京网页于2021年8月在东环校区成立微电子与材料工程学院。 根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学科专业群,为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综合考虑专业办学情况等,学校进行了专业调整,将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3个专业集中资源办学,突出专业特色,学校于2022年6月将微电子与材料工程学院更名为澳门新浦新京网页。 学院发展定位:在深化科学研究阐释和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上走在前、做表率,能适应时代、产业和区域重大需求,培养一批面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产业的工科创新型人才,把学院建设成在电子与先进材料领域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53人(占比70.67%),教授13人,副高级职称24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49.33%,3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32%,4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74.67%,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近50人,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4人。 学院设有“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085601)”和“电子信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085401)”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达800余名。
学院现有“广西特色金属粉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柳州市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重点实验室”“柳州市超硬地矿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澳门新浦新京网页无线多维信息融合处理与技术实验室”等4个科研平台,相关科研和教学设备6400多万元,科研实验占地面积超过2500㎡。
近3年来,学院共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多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近50项,柳州市首个揭榜制科技项目(500万)1项,累计经费达2500万元。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50余篇,其中SCI一区和SCI二区论文60余篇。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级科技奖项4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 4.1 近五年来代表性重大科研项目或重大研究突破 (1)电磁矢量高分辨成像理论与系统研究 该领域研究旨在从探测机理上寻求单一波束范围内多目标分辨的方法,以解决雷达和电子对抗系统的瓶颈问题。相关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电磁矢量高分辨成像理论与系统研究”项目资助(项目总经费:1870万元;子课题名称:“Ku波段短基线稀疏阵列电大尺寸电磁矢量三维成像技术与验证”;子课题编号:2021YFA0715404;执行时间:2021.12-2026.11;负责人:王国富)。 (2)新型人工电磁材料与高性能天线研究 该领域研究旨在研究电磁波与人工电磁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及高性能微波/毫米波功能器件和天线应用,并建立区域领先、国内有鲜明特色的人工电磁材料与功能器件研发基地。相关研究获2019年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微波频段超表面对电磁波的调控机理及功能器件”,主要完成人员:高喜等)。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诱导磁的惠更斯超表面的电磁调控与天线应用研究”资助(项目编号:62071133;执行时间:2021.01-2024.12;负责人:薛春华)。 (3)光电信息材料及激光操控技术研究 该领域研究新型光电信息材料如有机发光材料和钙钛矿材料的光电性能,其具有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稳定性高等优点,相关成果以张守峰博士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李如雪博士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同时,在激光操控技术领域开展研究,其在微纳光电传感与探测技术中具有重要应用。研究成果由陈华金博士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首篇封面论文,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结构光场中任意尺寸微粒的光学梯度力和散射力的计算、调控及应用”资助(项目编号:12174076;执行时间:2022.01-2025.12;负责人:陈华金)。 (4)飞秒激光超精密极端加工制造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该研究旨在解决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最重要、也是制造技术难度最大的关键核心难题,也是‘卡脖子’难题,并成功在汽车智能制造领域形成设备示范应用。该研究获柳州市首个揭榜制科技项目“基于飞秒激光超精细孔加工技术的电控燃油喷射器制造工艺开发及装备集成”资助(经费:500万;执行时间:2022.02-2023.01;负责人:王国富)。 (五)超细金属粉体制备及其注射成型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超细金属粉末的制备新工艺,多金属组元注射成型技术,尤其是针对结构较为复杂、性能要求较高的高精密零件的注射成型技术。该项目获2021年度广西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李益民。 4.2 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 1. “Ku波段短基线稀疏阵列电大尺寸电磁矢量三维成像技术与验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No. 2021YFA0715404, 负责人:王国富教授。 2. “全空间条件下磁共振探测局部含水构造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61761009,负责人:王国富教授。 3. “结构光场中任意尺寸微粒的光学梯度力和散射力的计算、调控及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No.12174076, 负责人:陈华金博士。 4. “基于诱导磁的惠更斯超表面的电磁调控与天线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62071133, 负责人:薛春华教授。 5. “粘土矿物吸附重金属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11864005,负责人:方志杰教授。 6. “双曲特异材料及特异表面的电磁特性与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61661007, 负责人:薛春华教授。 7. “条纹复杂且密集的低信噪比干涉图展开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41661092, 负责人:谢先明教授。 8. “基于‘金属-石墨烯’混合超表面的可调谐THz极化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61761010, 负责人:高喜教授。 9.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通道InSAR高程重建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62161003, 负责人:谢先明教授。 10. “多孔/致密复合结构NiTi血管支架的设计、力学性能和药物释放行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52164042,负责人:何浩博士。 11. “THz介质加载多模多频太赫茲同轴回旋振荡管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62161002, 负责人:覃觅觅博士。 12. “长周期堆垛有序结构与镁基体之间界面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51801214, 负责人:靳千千博士。 13. “钙钛矿材料的界面调控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62104052, 负责人:李如雪博士。 14. “基于有机小分子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高效反系间窜越过程的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62105075, 负责人:张守峰博士。 15. “FeCr2S4中与轨道态相关的多铁性研究”,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No.11904005, 负责人:谢源淼博士。
|